天灸養生
天灸迷思1.0
天灸療法早在戰國時期已有記載。天灸法一詞,首見於宋代《針灸資生經.卷三》載:「鄉居人用旱蓮草椎碎,置在手掌上一夫,當兩筋中,以古文錢壓之。系之以故帛,未久即起小泡,謂之天灸」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大暑之間,是全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
夏季太陽直射北半球,地表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導致熱量不斷積累,氣溫持續升高。而三伏天正處於這個熱量積累的高峰期,所以特別炎熱


三伏天是一年氣溫最高、人體陽氣最盛時,藉著天人之陽盛之時,趁疾病緩解之期,外用及內服溫熱助陽的藥物對陽虛之體進行治療,將體內沉寒痼冷之宿疾祛除,就能夠起到不發病或少發病的效果
盛夏人體氣血經絡流通旺盛、腠理開泄,此時利用特制的辛溫藥貼敷在相應的穴位上以激活人體的臟腑經絡氣血,到達病變部位,以達到疏散風寒、止咳平喘、扶陽固元、調和臟腑、增強抵抗力等的作用,為往後的身體健康打下堅實的基礎,達到治病與養生的目的


三伏天順應「春夏養陽」的法則,順應生長之氣以養陽,陽氣固密於外,陰氣才能內收,保持陰平陽秘,調和陰陽是最好的養生方法。三伏灸與嚴寒的三九灸,前者法於「春夏養陽」,後者法於「秋冬養陰」,夏養三伏,冬補三九,一陰一陽互相配合,陰陽互根互化,舒筋活絡,調節臟腑,充分體現中醫「治未病」思想,能夠顯著提升人體免疫力,其療效相得益彰
